• 价值资讯
  • 创智创业
  • 舆情警示
  • 科技人居
  • 生态农业
  • 医疗康养
  • 环保产业
  • 文化产业
  • 产业金融
  • 正在阅读:极端天气下 男性为何比女性更“脆弱”

    极端天气下 男性为何比女性更“脆弱”

    biao 产经网 > 医疗康养 2018-12-28 14:01 ? 科技日报
    2018-12-28 14:01

    俗话说,男女有别。在极端天气下,男性和女性的死亡率也“有别”。近日,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,乌拉尔联邦大学专家联合外国专家的一项研究显示,极冷或极热天气对男性死亡率的影响高于女性。

    “炎热天气时,多日平均气温超过25℃,每天女性死亡人数每百万增加11人,男性增加17人。寒冷天气时,气温降至-23℃以下,则女性死亡人数每百万增加15人,男性增加20人?!毖芯勘ǜ嬷械氖指宋颐歉惫廴鲜?,但为何在极端天气下,男性比女性更“脆弱”?在寒冷的冬季,我们应警惕哪些易发疾???

    做好防护外生活方式很关键

    “同等条件下,男性和女性对极冷或者极热的温度刺激的抵抗力应该相差不大,但公众需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。若寒潮来临期间,外出应注意保暖防风,头部、手脚等对温度敏感的部位更应重点?;??!笔锥家娇拼笱Ц绞舯本┌舱暌皆盒耐饪聘敝魅我绞χ>诮邮芸萍既毡钦卟煞檬北硎?。

    研究数据显示,某类疾病确实表现出男性的患病风险高于女性,尤其是易受天气影响的心血管疾病?!吨泄用裼肼圆∽纯霰ǜ妫?015)》显示,2012年我国大于或等于18周岁的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均表现为男性大于女性;男性和女性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分别为47.0%和33.5%;2013年对中国31个省17万余居民流行病学调查显示,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标化患病率男性也高于女性,分别为11.7%和10.2%。而高血压、血脂异常、糖尿病均为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。

    郑军表示,抽烟、喝酒、肥胖、不注意控制血压等不良的生活方式、状态和习惯更易在男性中出现,从而引发心血管疾病,也让已患病的人“雪上加霜”。另一方面,男性在生活中承受的精神压力稍大一些,而性格急躁、精神过度紧张的人也更容易诱发一些疾病。“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愉悦的心情不仅有助于改善心血管疾病,对于防控其他类型的疾病、保持身体健康也具有重要作用。”

    警惕寒冬腊月的高发疾病

    人们常说冷在三九、热在三伏。冬至临近,还有数日便将进入“冰上走”的“三九天”(2019年1月8日—1月16日为“三九天”)。那么低温易诱发哪些疾病呢?“外部器官组织在低于其耐受温度时最有可能首先出现损伤,如皮肤冻伤,但可以通过保暖衣物进行有效防护?!敝>硎?,对于身体内部器官而言,心血管受温度影响程度较大。

    根据2018年1月份发布的《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(概要)》,心血管病死亡凭借居民疾病死亡构成40%以上的占比位居首位,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。据当时推算,心血管病患病人数2.9亿,其中高血压2.7亿,其他心血管病以脑卒中(又称“中风”)、冠心病居多。

    郑军表示,秋冬季为心血管疾病高发季,主要由于低温环境中,神经系统会对外界物理刺激进行应激反应,调节血管收缩,导致血压升高、心跳加快、血黏度增加等症状,很容易造成心肌缺血、缺氧等,增加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和恶化几率。

    户外“动起来”可提升免疫力

    如何规避或降低天气对健康的影响力便是下一步需要思考的问题了?!凹岢侄土妒怯行嵘褰】邓降姆绞?。不要随着天气转冷,就逐渐‘窝’在室内,继而减少户外活动。”在郑军看来,除控制饮酒、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外,适当的运动可使正常人及心血管患者的内皮功能改善,对防治心血管病起到有益作用。

    推广到其他疾病的防控场景中,“动起来”也是有关提升自身免疫力的永恒话题。当然凡事有度,劳累过度也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常见因素。如何把控好“度”的问题,要视个人的身体状况而定,需听从医师或专业人士的建议。

    保持饮食有度、心态平和也是另外一种有效手段。民间素有“贴秋膘”一说,立秋之日通过“吃肉补膘”将“苦夏”减轻的体重补回来。虽是民间习俗,却也揭示了人们普遍在秋冬季饮食过度的现象,这也是肥胖、血脂异常、高血压等病症的诱因之一。

    临床上也有许多心血管病患者由于情绪激动,引发心绞痛、血压升高,甚至过于悲痛发生心肌梗塞而死亡。因此,尽量保持一颗平常心,遇事不紧张、不激动,“佛系”一些更健康。

    阅读全文

    特别声明:本网所刊登资讯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平台内容仅供传播,不代表本网立场,且不承担何责任。

    二维码

    极端天气下 男性为何比女性更“脆弱”